※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浦源镇浦源村
浦源村是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镇政府驻地,距县城 3.5 公里。坐落在双笔峰下、东洋溪畔,西面山峦重叠,北部麻岭绵延,东南是浦源盆地,地势平坦。全村共辖 5 个自然村,16 个村民小组,有 1714 户 5132 人。这里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15.8 度,无霜期 260 天,素有 “高山平原”“银米之乡” 的美誉,且森林资源丰富,高岭土、石英矿、泥炭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地理位置:位于周宁县中部,是浦源镇政府驻地,距县城 3.5 公里,处于鲤鱼溪下游,是闽东通往闽北的交通要道。 自然环境:坐落在双笔峰下、东洋溪畔,西面山峦重叠,北部麻岭绵延,东南是浦源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 15.8 度,无霜期 260 天,素有 “高山平原”“银米之乡” 的美誉。 人口规模:共辖 5 个自然村,16 个村民小组,全村有 1714 户 5132 人。
村落历史文化
悠久历史:有 800 多年历史,南宋嘉定二年,郑氏始祖因避战乱迁至此地,是国内唯一鲤鱼文化古村落。 鲤鱼文化:南宋末年,郑氏先祖开始在溪中放养鲤鱼,并订立族规保护。村民将鲤鱼视为村中一员,形成了 “鱼冢”“鱼祭文”“鱼葬” 等独特习俗,2005 年,“周宁鲤鱼溪护鱼习俗” 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建筑:浦源郑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此外,村中的古民居多为明清风格,沿鲤鱼溪两岸分布,呈现出 “S” 形的太极走势
村落民俗文化
护鱼习俗:南宋末年,郑氏先祖开始在溪中放养鲤鱼,并订立乡规民约禁止捕捞伤害,历经 800 多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护鱼文化,2005 年,“周宁鲤鱼溪护鱼习俗” 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鱼葬仪式:当鲤鱼自然死亡或因其他变故死亡后,村人会将它们送至 “鱼冢” 安葬,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如死的鱼较多,送葬场面则更隆重,还会拜读祭文。 鱼祭文:鱼祭仪式上所诵读的祭文,是浦源村鲤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村民对鲤鱼的敬重和感恩之情,也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祭文内容通常表达对鲤鱼的赞美、感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许。
村落自然环境
周宁县浦源村地处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中部,是浦源镇政府驻地,距离县城仅 3.5 公里,处于鲤鱼溪下游这一闽东通往闽北的关键交通要道。村落坐落于双笔峰下、东洋溪畔,西面山峦层叠起伏,北部麻岭蜿蜒绵亘,东南则是开阔平坦的浦源盆地。这里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 15.8 度,260 天的无霜期,赋予其 “高山平原”“银米之乡” 的美称。鲤鱼溪由紫云山麓诸多山涧清泉汇聚而成,清澈见底的溪水贯穿全村,全长 1800 多米,最宽处约 10 余米,水深刚及膝盖。村内森林覆盖率颇高,植被繁茂,且蕴藏着高岭土、石英矿、泥炭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共同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生态画卷。​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