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高头镇高北村
高头镇地处金丰溪源头,海拔高,寓意住在高高的山头之上,故称“高头”。村落建成年代为明代,明、清时为金丰里高头乡,民国时期为上金区高头保,后为高竹乡管辖。建国后,属南溪区(第三区)。1957年撤区设乡,成立高头乡。1958年设高头人民公社。1970年,高头公社与古竹公社合并,称古竹公社,后改为古竹乡。1998年,从古竹乡分出,更名为高头乡,从而高北村成立。村落面积350公顷,现有27个村民小组,人口3200人,为汉族,2014.11月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高北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三群两楼”的一群,其中承启楼是著名的“福建土楼王”;高北村是山区农业型乡村,以种植业为主,果茶产业优势明显,主要种植杨梅、永定红柿等优质水果;高北村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与省干线连接线,龙岩、永定客运专线,厦门、漳州等市开往永定县城的客运专线均经过高北村,靖永高速高头出口就在高北村辖区内,交通便利。
高北村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是乡政府所在地,与古竹乡和南靖县梅龙镇毗邻,面积350公顷,现有8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975户3200人,耕地面积1607亩‌1。高北村以其独特的土楼建筑而闻名,尤其是高北土楼群,包括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和侨福楼,这些土楼大多为江氏家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高北村在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高北村被视察并带来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和环境保护,高北村不仅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整体发展规划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永定区遵循“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创新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新路子,成效显著。进一步提升了其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村落历史文化
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下,村落仍保留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它们凝聚在祠堂的一砖一瓦间,镶嵌于古老建筑的飞檐斗拱中,也流淌在一幅幅对仗工整的对联里,静静诉说往昔的辉煌。 祠堂,是村落的精神核心。踏入祠堂,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雕梁画栋、古朴牌匾,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家族先辈的画像悬挂于墙壁,他们的事迹通过口口相传,激励着后人奋进。每逢重大节日,族人齐聚祠堂,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追思祖先,凝聚家族力量,这种传统延续至今,维系着家族的纽带,传承着先辈的精神。 村落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是地域文化与历史变迁的生动写照。徽派建筑以其白墙黛瓦、马头墙闻名遐迩,层层叠叠的马头墙不仅能防火防风,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江南水乡的村落,粉墙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绿树翠竹相互映衬,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些建筑采用当地的材料,顺应自然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展现出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在村落中也随处可见。无论是祠堂门口,还是民居大门,一副副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的对联,给古朴的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祠堂对联往往以歌颂祖先功绩、传承家族美德为主,激励后人铭记先辈教诲,努力奋进。民居对联则表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和睦、平安顺遂的祈愿。这些对联用词精妙,韵律和谐,或引经据典,或朴实直白,展现了村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 村落的祠堂、建筑和对联,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它们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延续着文化的血脉,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与传承。
村落民俗文化
在福建西南部,一座座客家土楼错落分布,形成别具风情的村落。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犹如一幅绚丽的长卷,在岁月中舒展。每逢佳节,村民用独特的庆祝方式,让古老的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元宵节舞龙,是土楼村落最热闹的庆典。夜幕降临,龙灯亮起,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舞动着五彩巨龙,在土楼间穿梭。龙身由竹篾和彩纸扎成,点缀着璀璨灯光,随着舞龙者的步伐,巨龙上下翻飞、蜿蜒前行,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舞龙不仅是娱乐活动,更饱含着村民对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祈愿,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 木偶戏和大班戏同样深受村民喜爱,是土楼村落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在传统戏台上,提线木偶在艺人的操控下,演绎着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木偶造型精美,服饰华丽,它们在艺人手中活灵活现,举手投足间尽显人物情感。台下观众全神贯注,沉浸在扣人心弦的剧情里。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记忆,代代相传。 客家米酒散发着独特的醇香,是土楼村民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的必备佳酿。村民们用自家种植的糯米,遵循古老配方和酿造工艺,精心酿制米酒。在节日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米酒,分享生活的喜悦。米酒不仅是饮品,更融入了客家人的情感,成为连接家族亲情的纽带。 初一十五拜拜是客家人传承已久的习俗。每逢这两天,村民们怀着敬畏之心,在家中或庙宇摆上丰盛的供品,上香祈福。供品包括鸡、鱼、水果等,寓意着丰收和吉祥。通过拜拜,村民表达对天地神灵、祖先的感恩和敬意,祈愿家人平安健康,生活顺遂。 客家土楼村落的这些民俗文化,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情感,深深融入村民的生活。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维系家族、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在时代变迁中绽放独特魅力。
村落自然环境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间,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这些土楼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共同绘就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水长卷。 踏入客家土楼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田园。平整的稻田犹如一块块巨大的翡翠,随着四季更迭,变换着色彩。春天,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夏日,稻田一片葱茏,生机勃勃;秋季,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散发着丰收的气息。田埂间,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水如灵动的丝带,滋养着这片土地,也为土楼人家提供了生活用水。溪边的野花野草肆意生长,五彩斑斓,为田园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土楼周边,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清晨,云雾缭绕山间,土楼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山上植被茂盛,树木种类繁多,四季常青。松、杉、竹等植物郁郁葱葱,其间还点缀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这片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鸟儿在枝头欢唱,松鼠在林间跳跃,仿佛在演奏一首自然的交响曲。 土楼错落分布在山水田园间,土楼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以生土、木材、鹅卵石为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土楼的圆形或方形造型,不仅适应了家族聚居的需求,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土楼的外墙厚实古朴,与周围的山峦、田野相互映衬,毫无违和感。 土楼的居民们长期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智慧。他们顺应自然规律,春耕秋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土楼周边,还能看到村民们饲养的家禽家畜,它们在田园间悠闲觅食,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客家土楼村落,是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典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土楼,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 。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