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春美乡双翰村
双翰村位于德化县西部边陲,与大铭乡、美湖乡等乡毗邻,海拔790米,是春美乡境内海拔最高的村。境内山岭沟谷相间,村落散布于溪谷和缓坡上。2015年全村有430户、1830人,只有苏姓一族,均为汉族。因清乾隆间苏发昆钦赐翰林检讨,苏观茂钦赐翰林待诏,易为“双翰”。原包括双翰上春洋、古春洋、吉溪、内春里、金竹园、尤床一带苏姓住地,今指村属13个自然村。曾被称为“双汉”。
双翰村地处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好,无任何污染源,土壤偏弱酸性,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气候温和、湿润。 双翰历来是“书香门第”,文底蕴较为深厚、历史遗迹较为丰富,成为闽中地区的人文荟萃之地。其祖上有文武举人12人,仅在清朝5人授五品衔、1人官知府、6人官知县,且为官者廉政爱民,政绩卓著,流传着诸多动人的典故传说。
村落历史文化
双翰苏氏宗祠位于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鲤中自然村。祠堂占地20多亩,分上第、下第。下第建于元至元庚寅年(1290年),祠名新兴堂,建筑面积462平方米。上第建于元皇庆癸丑年(1313年),祠名世德堂,建筑面积2498平方米。祠堂为闽南风格宫殿式木质结构建筑。世德堂中厅双梁迭架,犹为奇特。 双翰苏姓源自武功苏氏芦山派。唐末都统领军使苏光谊自同安迁居永春桃源,宋礼部尚书苏奉礼于淳化五年(994年)迁居德化善均里石城,后五世簪缨。宋末苏十万举兵抗元,元兵血洗石城。苏道隆率子苏善保、苏善傅于元至元年间僻居双翰,建新兴堂,苏善傅又自建世德堂。双翰原称常安,清乾隆年间出了两位翰林,改称双翰。双翰苏姓主要分布于闽赣、江浙、京沪、津穗、港台及东南亚等城市,澳洲、北美等地也有其宗亲,其中不乏专家、教授、博士和工商士贾。 双翰苏氏宗祠邻近的附属建筑有乾禄堂,聚奎堂、流庆堂,翰祥堂等祠堂群。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福德宫(建于元泰定丙寅年,1326年);广济桥(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及树龄700年以上的世杉名树古木风景保护林。
村落民俗文化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话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于2009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枝独秀。每逢农历民间的重大节日,按民俗习惯会请一班木偶戏来演唱助兴,不在乎观众多少,只求热热闹闹而已。双翰的木偶戏比较古朴,基本上还保持着木偶最原始的简约,但是对表演者的综合技艺有一定的要求。表演者不仅要把木偶玩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还要边演边唱,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分得十分清楚。木偶班轻装上阵,多是六七个人,前台两人演唱,用闽南方言泉州话演唱。台后三四个人锣鼓伴奏兼道具场记等所有幕后工作,在双翰村属于经常性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最初源于明末清实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 舞狮:舞狮的动作表演来源于武术的基本套路,南狮表演属南拳一类,如太祖拳、白鹤拳、达尊拳、龙桩拳等。当地人为强身健体,传承中华武术套路、弘扬武术精神,以真刀实枪,击刺有声,虎虎声威,有固定的表演套路“头套拳”、“二套拳”等。器械有:钩刀、双刀、单刀、七尺槌、短棍、铁尺、丈二槌、耙,伴奏乐器有:鼓、锣、钟等。继承人有苏文龙等,在双翰村属于经常性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鼓亭公婆:双翰村鼓亭公婆表演始于明末清初,当时人们对天文地理、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为祈求安康就利用锣、鼓声响的威力驱除邪恶。后来人们把锣、鼓、扮演公和婆的表演进行改进,伴上鼓乐粗犷的节奏,表现出自由、诙谐、逗人欢乐的动作为一体进行表演而形成,在民俗节日活动以娱乐、镇邪而用之,在双翰村属于经常性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村落自然环境
踏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双翰村,仿若闯入一处被时光偏爱的世外桃源。它静卧于德化县西部边陲,被巍峨青山温柔环抱,四周山峦连绵起伏,似一条沉睡的巨龙,山体线条在天地间蜿蜒伸展,勾勒出雄浑而壮阔的轮廓。山上植被丰茂,四季常青的松柏、身姿挺拔的杉树与各类阔叶乔木交织共生,层层叠叠,将山体装点得翠意盎然。阳光倾洒时,树叶闪烁着灵动的光泽,风起时,绿浪翻涌,沙沙作响,似在低声吟唱古老的歌谣。​ 双翰溪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自山间潺潺而来,悠悠穿过村庄。溪水清澈见底,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能清晰瞧见水底圆润的石子与摇曳的水草,鱼儿小虾在其间自在穿梭、嬉戏。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随着微风轻拂,搅起层层涟漪。春美乡以自然恢复为主,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构建出水量充足、水流自然、水质良好的生态水系。​ 村子所处海拔在 700 至 900 米之间,独特的海拔赋予它宜人的气候。夏季,当外界被酷热笼罩,这里却清风徐徐,凉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冬日,霜雪轻柔地覆盖,整个村庄银装素裹,静谧而美好。​ 在双翰村 1.3 公里的亲水步道漫步,一侧是波光粼粼的溪水,一侧是五彩斑斓的百日菊田,放眼望去,“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草际天” 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穿过古色古香的廊桥,古朴的古厝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它们静静伫立,见证着村庄的岁月变迁。周边田野里,水稻、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茁壮成长,随风摇曳,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山林中,黄花梨、黄花菜、香菇、草菇等经济作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 。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