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镇党城村
党城村位于东游镇区东部,距集镇4.5公里,位于528国道旁,北与渡潭村交界,西与云头村交界,南与张墩村交界,东与党口村交界。土地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共17768亩,耕地共4300多亩。党城村下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52户2859人,常住人口1950人,4个党小组,党员59人。村财收入20万元。党城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古民居64栋,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闽北地区保留较为完好、数量较大的古民居群落,先后被评为中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党城村,古名东苌里,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下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52户2900人,党员56人。党城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古民居64栋,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闽北地区保留较为完好、数量较大的古民居群落。
村落历史文化
村中现有保留大量明清时古建筑,有64栋,建筑彩绘镂刻、雕梁画栋,其规模和精美程度在全省也不多见。“古民居”大体分为三类:文官邸型、武官邸型、财主宅型。民居多为两层砖瓦结构,四到八拼、二到三进厅的大厝,建筑精美,砖雕、石雕、木雕、匾额都体现了当年造房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建筑的梁柱、斗拱、窗棂、天花都经过精雕细刻,花鸟虫鱼,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梁架彩绘、拱斗彩绘、墙楣彩画灰塑历经两百余年鲜艳不减当年,石雕、木雕、砖雕镂刻古朴,石花架、石戽工艺精湛。楹联匾额工艺各具特色。古民居群落属独特的明清半封闭式的群落结构,是闽北古民居建筑的代表,群落民居的院墙很高,通过一条里弄牌楼大门进去,里面或四幢或八幢,幢与幢之间有厅,有的厅是会客场所,而有的厅则是女眷的活动场所,前厅与后厅的房梁上设有可装布帘的转轴,有客人时以布帘分界,女眷足不出厅。保留有建于清初的右文书院;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2年)的叶氏宗祠;还有紫竹寺、林公殿、关帝庙、护龙禅寺等古庙宇;清乾隆“君子乡”门楼、清同治“浙江寿昌正堂”官匾、清光绪30年皇清敕授武略骑尉黄公墓、清从六品儒林郎叶幹臣墓、前清奉政大夫海澄学教谕叶焕庭墓、清乾隆国子监叶华墓、清代叶孺人墓、清按察使司检校叶屏垣墓等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