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良山村
   良山村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南安市城22公里,现全村辖9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1230余户,人口达6000多人。良山村旧称福建省南安县英内二十七都。1956年因境内有“龙尖山”,以山为地名,故取名龙山高级社。1958年为龙山大队,1984年改为龙山村委会,后改为良山村委会。
  良山村位于南安市西部,东至洞后寨,距南安市城22公里,西至十八弯与翔云交界,南至天马山,距镇所在地3公里,北至古山寨与安溪县交界。村落面积9.8平方公里。现全村辖9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1230余户,人口达6000多人。良山村旧称福建省南安县英内二十七都。1956年因境内有“龙尖山”,以山为地名,故取名龙山高级社。1958年为龙山大队,1984年改为龙山村委会,后改为良山村委会。       良山村名胜古迹有天马山北麓的“云从古室”,英都古代分学设于此地,是英都洪氏文化发祥地。良山村现留有历史悠久的云从古室,位于村落中间,后来续建后殿两座,景观资源尤其丰富,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魅力。云从古室现已列入南安市级保护文物。此外,良山村是洪承畴之故乡。历史名人洪承畴一生忠秉报国,无私无畏,清正廉洁,功勋卓越,声名远播,为一代名官。在霞美自然村有明末重臣洪承畴的故居。
村落历史文化
良山村旧称福建省南安县英内二十七都。1956年因境内有“龙尖山”,以山为地名,故取名龙山高级社。1958年为龙山大队,1984年改为龙山村委会,后改为良山村委会。       良山村名胜古迹有天马山北麓的“云从古室”,英都古代分学设于此地,是英都洪氏文化发祥地。良山村现留有历史悠久的云从古室,位于村落中间,后来续建后殿两座,景观资源尤其丰富,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魅力。云从古室现已列入南安市级保护文物。此外,良山村是洪承畴之故乡。历史名人洪承畴一生忠秉报国,无私无畏,清正廉洁,功勋卓越,声名远播,为一代名官。在霞美自然村有明末重臣洪承畴的故居。
村落民俗文化
    南安英都镇拔拔灯是福建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灯的海洋。正月初九,这里的拔拔灯活动,由来自不同村落的队伍连成万米长拔拔灯,在昭惠庙前汇集,缓缓向前行进。每到这个传统活动时, 拉绳的村民就近万人,观灯的村民更是把道路挤了个水泄不通,等着拉一把拔拔灯,一年都有好运气。拔拔灯前,惠安腰鼓、电音乐队、晋江舞狮、泉州大摇人, 喧嚣的锣鼓配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震得大伙都要沸腾了。 万米长的灯海,随着人群的徐徐前行,花灯前后晃动,摇曳生姿。在灯阵中,写在灯笼上的“进财”、“添丁”、“兴旺”等花灯上的字,也趁着红光,照在人们脸上。拔拔灯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起源于曾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福建多个地区,将房子称之为“厝”,自五代以来,闽地的先民们将独具闽南特色的建造技艺发扬光大,留下了众多古厝遗迹。 这些建筑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岗岩、红砖相互垒砌,这便是闽南建筑技艺中的“出砖入石”。 以砖石构建的墙体,不仅坚固耐用,还能防潮防火防虫害,冬暖夏凉,对于气候潮湿的福建地区,非常具有实用意义。 而独具一格的燕尾脊,如同弯月一般,向两端高高翘起,屋脊尾部如同燕子的尾巴,一分为二,这样形制的屋顶,已经成为福建民居的“代名词”。 屋宇的砖、石、木等主要材料,又被当地工匠精雕细琢,一座雕梁画栋、珠围翠绕的闽南民居又被人冠以“皇宫起”的头衔。 顾名思义,“皇宫起”便是闽人模仿古代皇帝所居的皇宫建筑。譬如红色建材,本来是皇家特有,普通人是不可以使用的,但闽南古厝却多以红色为主。 这自然与古代福建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有关,这里既远离中原王朝的统治中心,又因为海上贸易而积攒了大量财富,久而久之,商人们争相斗艳的“红砖厝”,自然被朝廷默然许可了。 在泉州南安市英都镇内,13幢古朴瑰丽的闽南古厝,静静地坐落在群山之中,这些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建筑,已昂然矗立了数百年光阴。 它们多被冠以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名字——顶点金、棋盘厝、在中堂、若莲居、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顺兴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贤堂、德美居、箭楼居。
村落自然环境
    秋风习习,驱车行驶在县道337线英都段,放眼望去,远处山脉绵延、青翠葱茏,近处成片稻田尽收眼底。沿着宽阔的道路走进良山村,一栋栋整洁靓丽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潺潺英溪水穿村而过。 以前走进良山村,道路两边不时会看到成排的猪圈、牛棚,或是草垛。”当地村民介绍,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草垛里不时有蛇出没,非常危险。现如今走进良山村,猪圈、牛棚早已“变身”各角落的休闲广场、活动中心,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红花相偎。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