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乐村
潮乐村位于崇武半岛,全村范围0.51平方公里,3个自然村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古城内外,10个村民小组,1626户,人口6004人,常年外来人口数百人。村党委有党员近250名,14个支部。史载这里“因临海潮水涨涌、每有观潮之乐,故名曰潮乐”;是一个充满海丝渊源、文都气质和红色基因的有着千年人文历史的村庄。
潮乐村原是一个传统的渔村。沐改革开放春风,全村人民在资源十分贫乏的条件下,坚持潮乐人“一心一意跟党走,石头缝中敢发芽,咸水沙里能开花”的创业精神和“节俭而精益求精”的创业理念,“党建引领、文化搭台、旅游特色、文明新歌”;抓住经济发展、打造精品家园、丰富文化生活,传承海丝文化,不懈探索奋进,取得了全村事业的长足进步。
村落历史文化
村名由来:宋代,境内临海处有水潮庵为当境神明,名“海潮堡”。明代建城后,军民杂处,附建各事同集此庵,称“乐善保”,后各取一字合成称“潮乐”。又因这里临海,每有“观潮之乐”,又是潮乐含义的另一说。
潮乐水关区背靠崇武古城中央莲花峰,背秋冬凛冽之风,面浩瀚台湾海峡,是崇武半岛千年人文史的发祥地和六百多年古城的文化渊薮。史上,这里诞生了吾野画、布衣诗、半村琴、滨溪对、国手棋、詹家字、去病医、福建省现代航海水产先驱、长征路上的传奇、学府里的骄子、粤海边的战士,支前船上的小英雄等群英,创造了染丝出口、四海渔猎、南北航商、戍疆抗倭、商铺竞立、塾馆叠建等业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潮乐人作为崇武大团结渔业高级合作社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作为崇武民兵团的代表,赴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作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