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华山村

石狮市灵秀镇华山村位于石狮市西北部,石泉公路石狮入口处两侧。距石狮老镇区约2.5公里,距灵秀镇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东与茂厦、塔前、港塘等村相邻,北与晋江新塘,荆山村接壤,西与仕林、灵狮村为邻,南接前廊村,属城乡结合部。1994年10月由前廊行政村一分为二建立了华山村。 华山村位于大北山的东南麓,依山而建,建筑顺应山势排布,山、林、村、田融为一体,自然环境良好。村后大北山葱茏翠绿,石泉路、石灵路平行于村的东侧,西环路贯通于村前,交通极为方便。

华山村地处石狮西大门,与晋江市新塘、荆山村接壤,辖区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石泉路、石灵路平行于村的东侧,西环路贯通于村前,交通便利。华山虽属城乡结合部,但是石狮中心城区一个繁荣工贸新区。全村常住人口2426人、667户,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6人,2020年外来暂住人口8200多人。另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500多人。村党员85名,两委班子成员6人。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华山村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妥善解决回批地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投资,培育形成以服装生产经营、电商为主,以物流、汽车销售为市场的产业结构,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泉州市文明村”、“泉州市文明单位”、“泉州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泉州市‘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石狮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石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村财收入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4500元。几年来先后建成的集体资产有“华山村委会办公大楼”、“华山村卫生所”、“西环路两层综合建筑”、“华山村K46号楼”;台胞旺旺集团捐资500万元建设华山小学2栋“仕招教学楼”,菲华侨胞集资建设华山小学综合校舍、金山安息堂等。 华山村2015年11月获评首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2019年6月经住建部公布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区域内传统民居数量众多、建筑独具特色、历史积淀丰厚、文化个性鲜明,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华山古民居建筑顺应山势排布,山、林、村、田融为一体。现存的有闽南传统大厝60余处,大部分古民居为民国时期或建国初期建筑,体现了当时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在造型、结构、材料、装修装饰等具有典型的闽南建造工艺,建筑细部及装饰精美。 2019年以来,华山村充分挖掘古民居资源,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顺利地完成古民居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古民居保护修缮,带动乡村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独具特色的都市农业、休憩驿站和文创园区,成为灵秀镇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村落全景展示
村落历史文化

据“金山蔡氏宗谱”记载金(华山)鹏(彭田)各村蔡氏始祖蓝田福盛公于明洪武年间辗转自龟湖徙曾坑,继而再迁至山兜(现称华山)肇基。据宗谱记载,蔡福盛共传五子,其中长子念五居山兜(早前称为金山,现华山),其余诸子外迁彭田、塘锦头等地发展,蔡福盛携念五率领子孙族人在金山开荒造田,顺应山体走势建造村落。明清时期,山兜(华山)属晋江南山外十九都。临解放(1949年前)曾属山兜保塔山联保港塘保,解放后与前廊、古宅、洋下等自然村合一行政单位称“前廊村”(公社化时称“前廊大队”),曾属石狮区塔山乡,后又隶属过梧林区栖梧乡、龟湖乡、港塘乡、容卿乡等,1994年从“前廊村”析出为行政村,称“华山村”,隶属石狮市灵秀镇。

村落民俗文化

“南音”是一种以闽南方言进行演唱,并且带有闽南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古老曲乐,华山村的南音是老一辈相传下来,传至现代以蔡衍希、蔡章河、蔡衍沙、蔡绍长、蔡衍钦为主要代表人,他们传承古老艺术,技艺纯熟。曾到香港、菲律宾等地同乡会交流演奏,并多次与柯蔡总会组团外出表演,成为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和共同语言。 南音是最古老、 最干净的民族音乐,依托于闽南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互为辉映,互为依存。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织结构。挖掘、传播地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高甲戏又名“弋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最初是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发展起来的剧种,也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华山村高甲戏以“生角”蔡章波、“旦角”蔡爱华为主,每逢喜庆吉日或迎神赛会,便在村落中心地带搭台表演,装扮古代好汉,深受村民喜爱,其中蔡爱华擅演花旦、武旦,技艺娴熟,作戏逼真,尤以色飞眉舞,绘影摩神,令人称绝。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管府送》、《番婆弄》诸戏见称。在石狮一带小有名气。

村落自然环境

华山村自然风貌良好、风光秀丽,村落后面峰峦列拱,赤山尾、大鸟山(又称大北山)、向天螺(坪顶)、关公石(以上均为山名)自北至西南逶迤延伸成为半圆形围绕。背后大北山植被茂密、层林叠翠,早前,山顶上林木葱郁,马尾松、相思树漫山遍野,山禽野兽时见出没。清溪、芦竹溪、鬼仔溪、台湾溪、清岩溪等数条溪水顺山沟潺潺流淌,泉水清澈见底,鱼虾游弋其中。数段宽阔溪面,可供儿童戏水、妇女捣衣。村中分布有农田、水塘、各类花木等,山坡地、番薯、花生、大豆、小麦生机盎然,平坑水田中,水稻扬花吐穗,环境优美,是一座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闽南传统村落。 华山村现有三处未列级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别是蔡章返民居、蔡章碧民居和蔡文对民居。 蔡章返宅是一座闽南传统官式大厝,建造于1940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约600平方米。厝身正面入口双塌寿,出规梁木斗拱雕工精巧细腻,髹漆丽饰,重叠有致。柜台脚、柱础、裙堵、腰堵、身堵、顶堵、门框等用青白石雕刻装饰,间以黑石雕刻镶嵌其中。其题匾、门联、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塌寿两侧设侧门,门头嵌有两幅衬有石浮雕的拱形门。镜面墙砌印花砖,墙础、台阶、门庭等铺砌雕刻吉祥图案的石块,立体感强,水车堵堆作细腻生动。正门两侧印花砖镶嵌有“声称茶博士,功造褚先生”之句。建筑整体保存基本完好。 蔡章碧民居建于1953年,是一栋中西结合红砖番仔楼。蔡章碧早年往香港经商,见识广泛,事业有成,于建国后1953年返回家乡,采用西式别墅建筑风格加闽南独具风格的雕刻艺术和装修风格,构成一栋中西结合的红砖番仔楼。现保存状况一般,使用钢架在外立面做了加固处理。 蔡文对民居建于1938年,是一栋闽南传统古大厝。蔡文对先生早年在菲律宾经商,事业在成,又热心家乡事业,深感家乡亲人的困难疾苦,兴建蔡文对宅,据说当时许多建筑材料都是从海外搬运过来。现宅院历经76年,经后人修整尚保存完好。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